自拍藐视链下的社交网络保留
人是社会性的动物,骨子里深深地携带着被社会生活遗忘的恐惧。因此,美颜自拍这种几乎无成本、有充分自主性,又能得到他人关注的行为,自然能够得到社交生活的青睐。
公元前 34 年,身患懒癌的西汉汉元帝,连本身的婚姻“性”福都懒得亲力亲为,单凭着画师的画像“按图挑人、依图宠幸”。哪曾想那画师毛延寿掉进钱眼儿里,失了客不雅观真实的天职。不肯行贿的昭君最终落得一席红袍出塞,汉元帝也只好将美人拱手让给匈奴单于。
公元 2017 年,已经接近而立之年的 90 后们,在看陌生人社交网站上PO出的照片时,有超过六成的人会因为自拍的颜值高而主动搭讪。而在比他们小 5 岁的 95 后“小皇帝”中,这个数字上升到了81%(数据来源于社交app遇见发布的《 95 后陌生人社交白皮书》)。相应地,无数不擅长或不屑于经营颜值的男女“昭君”们,正被放逐到社交网络的荒漠。
从西汉到今天两千多年,颜值一直都是极其重要的社交货币,人类对美的追求近乎本能。
自拍进化史,就是藐视链进化史尽管自拍听起来更像是数字时代的产物,但从素质上来看,也不过是“新瓶装旧酒”。创作于 5 万年前的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是迄今为止最早的人类“自拍”,如果不把这段久远的历史纳入考量,那么文艺复兴时期大致可以看作是自拍的1. 0 时代。在这个时代里,达芬奇、拉斐尔、梵高、伦勃朗等一众画家利用自画像将“自我成像”提升到艺术创作的高度,他们借自画像进行生活记录和艺术表达。
而当自画像酿成一种自我表达的艺术手段,一条关乎技艺与品位的藐视链,就自然而然的被纳入到这一创作行为中来。
在那幅举世闻名之作——《割耳朵后的自画像》里,梵高用挣扎的线条与狂舞的色块勾勒出一个看似从容安静的自我,不但在作画时间上完胜那些对着镜子死抠细节的古典主义老学究,在审美品位上,也让那些习惯用“张牙舞爪”表示愤怒的画师们汗颜。
时间来到 1839 年,美国摄影师罗伯特·科尼利厄斯在本身商店门口特地摆了个pose,用照相机给本身拍了张照。于是,第一张现代意义上的自拍诞生了,这也宣告了自拍2. 0 时代的来临。随着柯达在 1900 年推出廉价的“盒子布朗尼”相机,照相机才真正意义上得以“下凡”。
如果说自拍1. 0 时代的藐视链关乎时间和艺术表达,那么到了相机摄影的2. 0 时代,藐视的利箭不再维系于画笔之上,相反,作为特殊的成像装置,摄像机将一系列新的名词带入到这一图像文化之中:像素、焦距、曝光、色温……伫立于藐视链上方的,是将这些参数熟稔于心的摄影师们。而在摄影师之上,位居藐视链顶端的,则是能够购买这一昂贵机器的天潢贵胄们。
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,拍照开始走下神坛。而在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中,自拍也走上了高速发展的3. 0 时代。 21 世纪初,第一台有摄像头的手机出现了,夏普J-SH04,虽然11W的像素在现在看起来像闹着玩儿一样。
既然手机能拍照了,那自拍必定不会被遗忘。在那些没有前置摄像头的日子里,反手拿手机拍下模糊的本身,真是新鲜又滑稽。
后来我们有了智能手机,但我们的自拍照仍然只能“裸奔”。这就催生了一系列软件和硬件的出现:包孕后期图片处理app美图秀秀、带美颜功能的相机的app美颜相机,以及专业自拍的美图手机等等。
当代的自拍史可以说就是美图秀秀的历史, 8 年多以来,虽然每年都有新的影像类app爆红,但是依然没能撼动美图秀秀的地位。庞大的用户量让美图秀秀在必然程度上影响了全球的审美,如本年推出的手绘自拍特效迅速席卷全球,Facebook、Twitter上满屏都是来自东方的美颜特效,就连好莱坞的明星们都免不了“俗”一把。如今,美图秀秀已经从一个名词酿成了一个动词,甚至是修图的代名词。“美图秀秀一下”已经成为人们口中必备的拍照流程。
人是社会性的动物,骨子里深深地携带着被社会生活遗忘的恐惧。因此,美颜自拍这种几乎无成本、有充分自主性,又能得到他人关注的行为,自然能够得到社交生活的青睐。
社交网络将“自拍藐视链”引向何方?随着自拍高度卷入日常的社交生活,一条崭新的自拍藐视链也出现了。
如果说梵高时代的“自拍藐视”关乎审美品味,摄像机时代的“自拍藐视”关乎硬件技术,那么“社交网络+智能手机”时代的“自拍藐视”,则是审美与硬件盘根错节而形成的一条“双螺旋锁链”。